白色念珠菌(學名:Candida albicans)是一種能造成伺機性感染的酵母菌[5],常見於人類消化道與泌尿生殖道的菌群,約有四成至六成健康成人的口腔與消化道中都有白色念珠菌[6][7],平時與人體行片利共生,但可在人體免疫缺陷(如感染愛滋病[8])等特殊情況下過度生長[7][9]而造成念珠菌症[7][9],是念珠菌屬最常致病的菌種,與熱帶念珠菌(英语:Candida tropicalis)、副口炎念珠菌(英语:Candida parapsilosis)、光滑念珠菌(英语:Candida glabrata)合計造成了50%-90%的念珠菌症感染[9][10][11]。白色念珠菌也是最常在醫療器材或人體組織的生物薄膜中發現的真菌種類[12][13],這種真菌造成的系統性感染致死率高達40%[14]。据一个估计,在医院感染到的侵袭性念珠菌病在美国每年造成2,800至11,200人死亡[15]。
在生物學研究中,白色念珠菌常被當作模式生物,容易在實驗室中培養,並可以改變培養基成分的方式控制其生長型態,而用來進行不同主題的研究[16]。白色念珠菌屬於雙態性真菌,可以酵母型或菌絲型兩種方式生長,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種不同的形態表型。長久以來,白色念珠菌被認為生活史中只存在雙倍體,而沒有單倍體,但後來單倍體與四倍體皆被發現[17],其雙倍體的基因組長度為29Mb[18]。
单倍体的白色念珠菌的基因组的大小約为16Mb(二倍体則为28Mb),由8條染色体对组成,分別称为chr1A,chr2A,chr3A,chr4A,chr5A,chr6A,chr7A和chrRA。二倍體時的第二组染色體具有相似的名称,但最后有一个字為B,如Chr1B,chr2B,...和chrRB。整个基因组包含6198个开放阅读框,这些ORF中有70%尚未被鉴定。白色念珠菌的基因组已經完成测序,为首批完全测序的真菌之一(与酿酒酵母和粟酒裂殖酵母(英语: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相近)。除了開放閱讀框的資料庫外,還有GRACE(基因置换和条件表达)的資料庫,可用于研究白色念珠菌基因组中的必需基因[19][20]。研究白色念珠菌的最常用菌株是WO-1和SC5314菌株,WO-1菌株可高频率地在白色型與不透明型之间互相轉換,而SC5314菌株是用于基因定序参考標準的菌株[21]。
白色念珠菌的基因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高度杂合性,由染色体長度多型性(重複序列的長度不一)、相互易位、染色體刪除、單核苷酸多態性與個別染色體的三倍體症等因素,造成染色體數量或結構上的重組,這些核型的改变會导致表現型的改变,是這種真菌對環境适应的機制。随着白色念珠菌基因组資訊的成功解碼,關於這些機制的研究正持續進行中[22][23][24]。
白色念珠菌(學名:Candida albicans)是一種能造成伺機性感染的酵母菌,常見於人類消化道與泌尿生殖道的菌群,約有四成至六成健康成人的口腔與消化道中都有白色念珠菌,平時與人體行片利共生,但可在人體免疫缺陷(如感染愛滋病)等特殊情況下過度生長而造成念珠菌症,是念珠菌屬最常致病的菌種,與熱帶念珠菌(英语:Candida tropicalis)、副口炎念珠菌(英语:Candida parapsilosis)、光滑念珠菌(英语:Candida glabrata)合計造成了50%-90%的念珠菌症感染。白色念珠菌也是最常在醫療器材或人體組織的生物薄膜中發現的真菌種類,這種真菌造成的系統性感染致死率高達40%。据一个估计,在医院感染到的侵袭性念珠菌病在美国每年造成2,800至11,200人死亡。
在生物學研究中,白色念珠菌常被當作模式生物,容易在實驗室中培養,並可以改變培養基成分的方式控制其生長型態,而用來進行不同主題的研究。白色念珠菌屬於雙態性真菌,可以酵母型或菌絲型兩種方式生長,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種不同的形態表型。長久以來,白色念珠菌被認為生活史中只存在雙倍體,而沒有單倍體,但後來單倍體與四倍體皆被發現,其雙倍體的基因組長度為2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