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属已知有两种:一种是原产于西非的油棕(E. guineensis,又称非洲油棕),分布于安哥拉至冈比亚的西非地区,被引入至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属于产油经济作物;另一种是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美洲油棕(E. oleifera,又称黑果棕)。
野生非洲油棕树为单茎,高可达20米。羽状叶,开许多簇状密生小花,花为三萼三瓣。果实在开花6个月后成熟,簇生于短枝上,单个果实呈卵圆状,长约4厘米,成熟时为黑色,基部为红色。果肉和果核均含有大量油脂。单株树的产果量为2至12簇不等,随树龄增长而逐年增加,每簇重15至25公斤。
美洲油棕树干沿地面匍生,叶片大而宽阔,但花、果与非洲油棕相似,但产油量低,因此美洲油棕本身几乎不作为经济作物栽种,但一些油棕园会栽培非洲油棕与美洲油棕的杂交种(E. guineensis x E. oleifera)以增强作物的抗病性[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