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膿桿菌,又稱銅綠假單胞菌(學名: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好氧、呈長棒形的細菌,只有單向的運動性。[1]牠是一種機會性感染細菌,且對植物亦是機會性感染的。[2]
與其他假單胞菌屬的細菌一樣,綠膿桿菌分泌多種的色素,包括綠膿菌素(呈青色)、螢光素(呈螢光黃色)及綠膿菌紅素(呈啡紅色)。假單胞菌屬培養基P就是用作增加綠膿菌素及綠膿菌紅素的生產,而假單胞菌屬培養基F就是加強螢光素的生成。[3]
綠膿桿菌的特徵是牠那如珠母般的外形及在試管內的葡萄氣味。臨床確認綠膿桿菌的方法是在於綠膿菌素及螢光素的生成,且在42℃的環境下生長的能力。綠膿桿菌在柴油及航空燃料中仍能生長,更被稱為「氫碳分解菌」,能引發微生物腐蝕作用。牠會產生一種暗色的凝膠墊,一般被誤解為藻類。
綠膿桿菌的學名是Pseudomonas aeruginosa,當中的Pseudomonas是由希臘語的pseudo及monas所組成,意即虛假的單元,是早期微生物學用作描述病菌的。而Aeruginosa則是銅綠(即銅的氧化物),正好表達了這種細菌所產生的青色色素。綠膿菌素的生物合成是以群體效應來調控,就像充滿囊腫性纖維化病人肺部綠膿桿菌的生物膜一樣。
綠膿桿菌是一種令免疫受損的機會性感染病原,一般影響肺部及泌尿道,或造成燒傷、傷口及其他血液感染,如敗血病。[4]雖然很不常有,但綠膿桿菌亦會造成肺炎。[5]在隱形眼鏡清潔不完全的狀況下也有機會造成眼睛角膜感染。在很多與呼吸器有關的肺炎研究中指出,綠膿桿菌是其中一種需要隔絕的細菌。[6]綠膿菌素(pyocyanin)-一種藍綠色的有毒代謝物,就是綠膿桿菌的致病因子之一,且在氧化應激下能使秀麗隱桿線蟲死亡,但是有研究指水楊酸能抑制綠膿菌素的生成。[7] 10%在醫院感染的病症都是由綠膿桿菌所引致的。囊腫性纖維化病人的肺部是最先感染綠膿桿菌的一群。在缺乏適當處理食水質素下,牠亦是引致皮膚炎的其中一種細菌。牠也是造成燒傷感染最普遍的細菌。
綠膿桿菌可以在多種培養基上培植,包括非選擇性的血瓊脂和選擇性的馬康基氏瓊脂(只能培植革蘭氏陰性菌)。檢測綠膿桿菌主要是基於一系列的生化及診斷學測試。綠膿桿菌常帶特徵性水果味,此可作為實驗室及臨床診斷綠膿桿菌感染的線索。[8]
綠膿桿菌經常會從有菌的環境(如口腔棉棒、痰或其他)下,雖不是感染,但只是定植。從這些有菌的環境中隔離綠膿桿菌須特別小心,而在進行前須得微生物學家或傳染病學專家的意見。一般來說治療是不需要的。
當綠膿桿菌從無菌環境(血液或骨骼)中隔離時,須小心地處理,及差不多每次也需要接受治療。
綠膿桿菌天生對大部份抗生素有抗藥性,而且能快速地產生抗藥性突變。一般結合兩種抗生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或喹諾酮類抗生素)採用進取的抗菌治療。[9] 一般治療須由實驗室敏感性協助治療,而非只憑經驗選擇抗生素的種類。若已經使用了抗生素,其繁殖情況必須盡力了解及經常檢討抗生素的效用。
能有效對抗綠膿桿菌的抗生素包括:
除了氟奎諾酮外,所有以上的抗生素必須是經注射使用。所以在某些醫院嚴格禁止使用氟奎諾酮,避免綠膿桿菌發展出相應抗藥性。
綠膿桿菌,又稱銅綠假單胞菌(學名: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好氧、呈長棒形的細菌,只有單向的運動性。牠是一種機會性感染細菌,且對植物亦是機會性感染的。
與其他假單胞菌屬的細菌一樣,綠膿桿菌分泌多種的色素,包括綠膿菌素(呈青色)、螢光素(呈螢光黃色)及綠膿菌紅素(呈啡紅色)。假單胞菌屬培養基P就是用作增加綠膿菌素及綠膿菌紅素的生產,而假單胞菌屬培養基F就是加強螢光素的生成。
在紫外光下發出綠色螢光的綠膿桿菌綠膿桿菌的特徵是牠那如珠母般的外形及在試管內的葡萄氣味。臨床確認綠膿桿菌的方法是在於綠膿菌素及螢光素的生成,且在42℃的環境下生長的能力。綠膿桿菌在柴油及航空燃料中仍能生長,更被稱為「氫碳分解菌」,能引發微生物腐蝕作用。牠會產生一種暗色的凝膠墊,一般被誤解為藻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