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澤深山鍬形蟲(學名:Lucanus kurosawai),屬於鞘翅目的鍬形蟲科,臺灣特有種,體長24~45毫米(0.94~1.77英寸),每年5至7月較易觀察,日夜出沒,中、高海拔,具趨光性,公蟲體長27~45毫米(1.1~1.8英寸)、母蟲體長24~37毫米(0.94~1.46英寸),與高砂深山鍬形蟲、栗色深山鍬形蟲同屬相似,與栗色深山鍬形蟲光滑無細毛之區別,黑澤則有黃褐色短毛。[1][2][3]常見俗名分別為「蓬萊深山鍬形蟲」、「毛栗色深山鍬形蟲」[1]。
黑澤深山鍬形蟲(學名:Lucanus kurosawai),屬於鞘翅目的鍬形蟲科,臺灣特有種,體長24~45毫米(0.94~1.77英寸),每年5至7月較易觀察,日夜出沒,中、高海拔,具趨光性,公蟲體長27~45毫米(1.1~1.8英寸)、母蟲體長24~37毫米(0.94~1.46英寸),與高砂深山鍬形蟲、栗色深山鍬形蟲同屬相似,與栗色深山鍬形蟲光滑無細毛之區別,黑澤則有黃褐色短毛。常見俗名分別為「蓬萊深山鍬形蟲」、「毛栗色深山鍬形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