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img

埃及聖䴉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二名法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
(Latham, 1790)

埃及聖䴉[註 1]學名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又名埃及聖朱鷺埃及聖鷺聖䴉巫婆鳥[2],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伊拉克東南部及以往埃及的一種朱鷺。牠們在古埃及備受尊敬,經常被製成木乃伊當做托特的象徵。牠們也被引入到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美國

2010年代後,在台灣西部濱海地區也可看到牠們。保守估計全台灣約有1200至1500隻的族群量。由於埃及聖䴉在台灣幾乎無天敵,對台灣當地的生態造成影響。

根據中華鳥會的評估,2018年埃及聖䴉數量大約是2200到3000隻,比起兩年前幾乎翻倍,專家也觀察到,牠們不只在沿海出現,也順著河流往內陸蔓延。[3]

特徵

 src=
埃及聖䴉

埃及聖䴉成鳥長68厘米,身體全白,後羽黑色。頭部頸部都是禿及黑色的,喙厚而彎,腳也是黑色的。飛行時雙翼張開後邊有一道黑色羽毛。

雄鳥及雌鳥相似,雛鳥呈灰白色,喙較少,頸上有一些羽毛。埃及聖鹮(Threskornis aethiopicus) 屬於鸛形目、朱鷺科、朱鷺亞科,身長為65-89公分,體重約為1500公克,展翅長可逹112-124公分,全身白色,頭至頸為黑色裸皮,嘴喙黑色,喙長且下彎,腰及翼邊飾羽黑色;初級、次級飛羽尖端黑色,尾羽白色,停棲時翼緣收縮在尾部呈黑色(Hoyo et al. 1992)。

行為

埃及聖䴉在樹上築巢,會與其他水鳥(如鷺科)一同生活。牠們很多時會在猴麵包樹上以樹枝築巢,每次產2-3顆蛋。

埃及聖䴉在沼澤濕地及泥濘出沒,有時會到訪農地及垃圾站。牠們主要吃魚類青蛙及其他水中生物,包括昆蟲類。

埃及聖䴉很靜,但有時也會發出一些哇聲。

保育

引入到南歐的埃及聖䴉急速破壞了燕鷗動物的棲息地,且與牛背鷺白鷺競爭築巢的地方。牠們很能適應環境,在冬天的時候會吃垃圾來補充牠們的食物。

埃及聖䴉是《非洲-歐亞大陸遷徙水鳥保護協定》中所保護的物種之一。

棲地

原生分布區域最早以埃及地區為主,可至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東非、衣索匹亞至南非,以及伊拉克東南方等地區,於當地是普遍的留鳥,其他亞種 T. a. bernieri 和T. a. abbotti則只分布於馬逹加斯加島和亞逹伯拉區域。

在歐亞地區的國家內的市區動物園或郊外的野生動物園,聖鹮常被作為商業利用而引進至動物園的物種,但因管理方式為是採以開放式的管理方式 (非一般大型鳥籠的圈養方式),因而形成極易逃逸的外來種。埃及聖鹮的適應生態環境能力強,在逸出之後,目前造成大西洋沿岸國家皆有埃及聖鹮入侵繁殖的野外族群分布(Hoyo et al. 1992; Clergeau and Yesou 2006)。

神話傳說

 src=
埃及聖䴉雕像。

古埃及,埃及聖䴉倍受尊崇,且會被製成木乃伊,成為托特的象徵。希羅多德老普林尼都指埃及聖䴉可以對抗。另亦有指只要將埃及聖䴉作為祭牲,就可以殺死帶來瘟疫蒼蠅[4]

註解

  1. ^ 「䴉,左睘右鳥」,拼音xuán注音ㄒㄩㄢˊ,音同「旋」

參考

  1. ^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2008.
  2. ^ [1]
  3. ^ 【我們的島】聖䴉之亂 生態防治戰開打.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2018-06-07] (中文(繁體)‎).
  4. ^ Pliny the Elder. 41. Natvralis Historia, Book X.

外部連結

 title=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

埃及聖䴉: Brief Summary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埃及聖䴉(學名: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又名埃及聖朱鷺、埃及聖鷺、聖䴉、巫婆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伊拉克東南部及以往埃及的一種朱鷺。牠們在古埃及備受尊敬,經常被製成木乃伊當做托特的象徵。牠們也被引入到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美國

2010年代後,在台灣西部濱海地區也可看到牠們。保守估計全台灣約有1200至1500隻的族群量。由於埃及聖䴉在台灣幾乎無天敵,對台灣當地的生態造成影響。

根據中華鳥會的評估,2018年埃及聖䴉數量大約是2200到3000隻,比起兩年前幾乎翻倍,專家也觀察到,牠們不只在沿海出現,也順著河流往內陸蔓延。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