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img

蒺藜科 ( chinois )

fourni par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蒺藜科只有30大约250,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干旱地区,中国有5属,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北方较干旱地区。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分入无患子目,但2003年根据基因分类的APG II 分类法没有将其分入任何一,只是I类真蔷薇分支中的一个独立,也可以单独列为一个“蒺藜目”,刺球果科也可以单独列为一科也可和蒺藜科合并[1]。在随后的APG III 分类法中本科与刺球果科列入蒺藜目[2]。在APG IV 分类法中此分类保持不变[3]

本科植物一般为灌木,也有少数是乔木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两个至多数的羽状复叶,托叶成对;两性,雄蕊花丝基部有鳞状附属物;果实为蒴果,稀为浆果或核果。

本科植物多数是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有的品种种子可榨取工业用油或提取染料。

其他名称

  • 龟头树科 Balanitaceae Endl. (1841)
  • Tribulaceae Trautv. (1853) (蒺藜科,现在常用的拉丁文名称如果直译是“驼蹄瓣科”)

参考资料

  1. ^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I.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03, 141: 399–436. doi:10.1046/j.1095-8339.2003.t01-1-00158.x.
  2. ^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II.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09, 161 (2): 105–121 [2010-12-10]. doi:10.1111/j.1095-8339.2009.00996.x.
  3. ^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V.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6, 181 (1): 1–20 [2016-04-10]. doi:10.1111/boj.12385.


外部链接

 title=
licence
cc-by-sa-3.0
droit d’auteur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

蒺藜科: Brief Summary ( chinois )

fourni par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蒺藜科只有30大约250,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干旱地区,中国有5属,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北方较干旱地区。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分入无患子目,但2003年根据基因分类的APG II 分类法没有将其分入任何一,只是I类真蔷薇分支中的一个独立,也可以单独列为一个“蒺藜目”,刺球果科也可以单独列为一科也可和蒺藜科合并。在随后的APG III 分类法中本科与刺球果科列入蒺藜目。在APG IV 分类法中此分类保持不变。

本科植物一般为灌木,也有少数是乔木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两个至多数的羽状复叶,托叶成对;两性,雄蕊花丝基部有鳞状附属物;果实为蒴果,稀为浆果或核果。

本科植物多数是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有的品种种子可榨取工业用油或提取染料。

licence
cc-by-sa-3.0
droit d’auteur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