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img

台灣黑熊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三名法 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
Swinhoe, 1864

臺灣黑熊学名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布農語:tumaz、賽夏語:somay、泰雅語:ngarox、鄒語:cmoi、卡那卡那富語:cumai、太魯閣語:kumay),是臺灣特有亞洲黑熊亞種,胸前的V字型白色斑紋(太魯閣語稱做 rabang)是亞洲黑熊共有的特徵。台灣黑熊目前現存族群數量不多,出沒於台灣中央山脈海拔1000公尺-3500公尺的山區,活動範圍可達50平方公里。早在1932年日本探險家堀川安市日语堀川安市所著的《台灣哺乳動物圖說》中,因土地開發導致棲息地喪失,臺灣黑熊的數量在下降中。在1989年依照中華民國《野生動物保育法》,台灣黑熊被列為瀕危。2001年台灣黑熊被選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動物,不少台灣公司、企業、地方政府,都選用台灣黑熊作為吉祥物,是著名的台灣意象之一。

生物特徵

 src=
臺灣黑熊胸頸之際的V字形白毛

臺灣黑熊極為強壯,體長120-180公分,肩寬60-70公分,最重可達200公斤。牠的頭呈圓形、頸部短、眼睛小、吻部很長。牠的頭約26-35公分長,頭圍約40-60公分。耳長8-12公分,牠的吻部形狀像狗,因此許多人習慣稱呼牠為「狗熊」。牠的尾巴短,通常不到10公分。身體覆蓋著粗,濃密而具有光澤的黑毛,在部的毛可以超過10公分長。牠的部末端是白色的,「在胸口有黃色或白色毛呈V字型」、或是弦月的形狀,因此英文中也有「月熊」(Moon Bear)的稱呼。

習性

 src=
樹上幼熊

除了交配期或撫育小熊期間外,通常獨居。白天在樹洞或岩洞內休息,黃昏或夜晚時外出覓食。活動範圍大,擅爬樹,孔武有力,在受傷、受逼迫或保護幼熊時攻擊性強,速度快。冬季時並不冬眠,可能會移至較低海拔區域覓食。 屬雜食性,以小型動物、昆蟲、植物嫩葉、嫩芽、果實為食,台灣黑熊也喜歡吃蜂蜜和蜂蛹,也會在河邊捕魚、捕螃蟹、捕蝦等食用。

與人的關係

 src=
臺灣黑熊吉祥物布偶在雪季臺灣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

台灣黑熊不會主動攻擊人類,若碰上,最好是靜靜、慢慢地退開,不可轉身驚慌大叫和狂奔,這樣可能會引發黑熊加速攻擊。

瀕危的物種

從1998到2000年共有15隻玉山國家公園的臺灣黑熊被裝上無線電項圈,目擊黑熊的事件非常少,沒有證據證明尚有多少隻臺灣黑熊存在。從1989年開始臺灣黑熊就正式被列入保護動物。但盜獵可能沒有因此禁絕,對台灣黑熊的危害依然存在。當年捕捉到的15隻黑熊中,由於盜獵陷阱有8隻喪失了腳趾或是腳掌。

從1989年起,臺灣黑熊依中華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列入瀕危動物,在國際上這個物種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附錄I,禁止國際間對這個物種任何產品與任何形式的交易,臺灣黑熊也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IUCN紅色名錄》濒危物种。[1][2][3][4]

目擊事件

  • 2017年12月
林務局台東林區管理處長劉瓊蓮今天表示,去年12月下旬,在利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設置紅外線數位攝影機,日前擷取紀錄影像時,發現台灣黑熊漫步在林道上,且林道上熊爪痕跡明顯。[5]
  • 2009年5月20日
東華大學學生劉曼儀、施金德在玉山國家公園瓦拉米山屋步道追蹤山羌時近距離目擊黑熊並加以拍照攝影。[6]
  • 2011年7月10日
17時30分,民眾於台20線205公里處約海拔300-400公尺高的南橫山區目睹臺灣黑熊。19時00分,另一批民眾也發現黑熊。
22時10分,台鐵1057次自強號行經新武呂溪橋(池上海端間),疑似撞擊臺灣黑熊。列車司機通報下一班1081次自強號列車,經過同一地點時減速慢行,發現黑熊坐立在鐵軌外側,1081次司機將列車暫停時與黑熊對望,告知警方確定是臺灣黑熊,警消隨即展開搜尋。[7]由於當日天氣陰雨,僅於現場搜尋到排遺以及模糊腳印,迄今仍未發現黑熊行蹤。[8]

吉祥物

台灣黑熊是台灣特有的黑熊亞種,所以有些機構以台灣黑熊為藍本設計吉祥物

  • 熊讚,2017年台北世運大及台北市吉祥物「Bravo」
  • 高雄熊,高雄市吉祥物「Hero」
  • 喔熊,台灣觀光局吉祥物「OhBear」
  • 威熊,威航吉祥物「V air」
  • 台鐵便當餐旅熊,台鐵吉祥物「鐵魯、漢娜將」
  • 寧夏熊,寧夏夜市吉祥物

參考文献

  1. ^ 台灣黑熊 圓仔 「本土好朋友」, 蘋果日報 (台灣), 2013年08月31日
  2. ^ 瘋「圓仔」! 也別忘了本土的「臺灣黑熊」, NOWnews, 2013年8月30日
  3. ^ 不是只有圓仔!守護臺灣黑熊家園 黑寶將登玉山, NOWnews, 2013年9月23日
  4. ^ 從貓熊圓仔看臺灣黑熊保育, 臺灣環境資訊中心, 2013-08-28
  5. ^ 台灣黑熊現蹤 利嘉林道首次拍到. [2018-01-12 09:40]. 请检查|access-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6. ^ 陳信仁、陳信升. 驚·喜 研究生離黑熊不到30公尺. 自由時報. 2009-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0).
  7. ^ 7月10日熊出沒時間表. 自由時報. 2011-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1).
  8. ^ 王秀亭、曾鴻儒. 「V字很明顯 確實是臺灣黑熊」/熊出沒鐵道 和司機員對看. 自由時報. 2011-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1).

外部链接

 src=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台灣黑熊 物種識別信息
 title=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

台灣黑熊: Brief Summary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臺灣黑熊(学名: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布農語:tumaz、賽夏語:somay、泰雅語:ngarox、鄒語:cmoi、卡那卡那富語:cumai、太魯閣語:kumay),是臺灣特有亞洲黑熊亞種,胸前的V字型白色斑紋(太魯閣語稱做 rabang)是亞洲黑熊共有的特徵。台灣黑熊目前現存族群數量不多,出沒於台灣中央山脈海拔1000公尺-3500公尺的山區,活動範圍可達50平方公里。早在1932年日本探險家堀川安市(日语:堀川安市)所著的《台灣哺乳動物圖說》中,因土地開發導致棲息地喪失,臺灣黑熊的數量在下降中。在1989年依照中華民國《野生動物保育法》,台灣黑熊被列為瀕危。2001年台灣黑熊被選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動物,不少台灣公司、企業、地方政府,都選用台灣黑熊作為吉祥物,是著名的台灣意象之一。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