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狸(學名:Paguma larvata)又名花面狸、白鼻心、果子猫(臺灣話:kué-tsí-bâ)[2],一种灵猫科的哺乳动物。
果子狸躯体瘦长,成年个体长45-65厘米,重4.5-8千克。果子狸外形似家猫,颜面狭长,鼻吻前突,颈短面粗,眼睛大而圆,两耳较小,上层背部两侧有20根黑白相间、富有弹性的胡须,头部被毛有7块大小不同黑、白相间的斑块,故称花面狸。
果子狸四肢粗短,足具5趾,趾端有爪,非常锋利。趾掌无毛,掌面皮肉增厚,富有弹性。尾巴粗壮有力,长30—40厘米,约占体长的2/3,在跳跃、攀登时能起平衡作用。肛門附近有臭腺,遭遇敵人時會釋出異味藉此嚇跑敵人。
果子狸主要生活在亚洲的热带或亚热带海拔200~2200公尺的山林中,在中国大陆的华南地区数量较多[3]。
果子狸食性独特,主要吃植物,尤其喜食水果,与别的食肉目动物不同。动物性食物是次要食物。鼠类是果子狸最喜食的动物性食物,也吃蛇、鸟、蛙、蚯蚓、小昆虫等。
果子狸善攀缘,属夜行性动物,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人工饲养的果子狸这种习性并不明显。
果子狸有17个亚种,包括:
在中国南方,特别是在云贵高原及两广地区,常被食用,因此医学界许多人士认为人类通过食用果子狸而感染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广东防治SARS科技攻关组的专家们在“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科技成果的鉴定会上认定:果子狸是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的主要载体。不过果子狸只是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的中间宿主,天然宿主是中华菊头蝠,它亦是被传染的[5]。
果子狸的人工养殖大约是从1980年代开始的。在果子狸的驯养中,经常会遇见的疾病主要是腹泻、食欲不振、便秘、病毒性肠炎。
金庸在《神鵰俠侶》裡寫到:“那百粵之地毒蛇作羹,老貓燉盅,斑魚似鼠,巨蝦稱龍,肥蠔炒響螺,龍蝨蒸禾蟲,烤小豬而皮脆,煨果狸則肉紅,洪七公如登天界,其樂無窮。”
|access-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