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
(
Anglèis
)
fornì da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東非到夏威夷、馬貴斯群島與迪西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與奧斯垂群島。臺灣分布於西部、南部及蘭嶼等海域。
利用
(
Anglèis
)
fornì da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
一般以一支釣及延繩釣的方法捕獲。魚肉白,但質地較爛,煮湯時肉易散開且多溶解油質,因此適合抹鹽油煎食用。唯須注意其內臟可能累積熱帶海魚毒。而它的鱗片及棘刺尖利,需小心刺傷。在水族館中也有人看上它鮮紅的體色,將它飼養做為觀賞魚。
描述
(
Anglèis
)
fornì da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
體呈橢圓形,中等側扁。頭部具黏液囊,外露骨骼多有脊紋。眼大。口端位,裂斜。下頜不突出於上頜。前上頜骨的凹槽大約達眼窩的前緣垂直線上;鼻骨的前緣有兩個分開的小棘;鼻窩沒有小刺。前鰓蓋骨後下角具ㄧ強棘,長度約等於眼徑;眶下骨上緣幼時具小棘,長大後平滑。體被大型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
47-52,側線至背鰭硬棘中間點之鱗片數 2.5;頰上具 5
列斜鱗。鰓耙數6-8+13-15=19-23。背鰭連續,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深凹,具硬棘
X-I,軟條 14;最後一根硬棘短於前一根硬棘。臀鰭有硬棘
IV,軟條 9;胸鰭軟條
14-15(14);尾鰭深叉形。體為紅色,體側具銀紅色斑紋,並有藍色的虹彩;背鰭硬棘部紅色,棘的尖端白色,而在每個鰭膜的中央有一個白色的斑塊;餘鰭皆為紅色,腹鰭與臀鰭硬棘的前緣為白色。
棲地
(
Anglèis
)
fornì da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
主要棲息於礁岩邊緣或礁岩斜坡外圍,深度範圍一般在1到20公尺左右。在夏威夷有深達183公尺的記錄存在。白天非常神祕,愛躲在洞穴中或碎浪帶水道的縫隙中;晚上則出來活動覓食,以甲殼動物、甲殼幼生、多毛類和小魚等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