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img
Image of Orbitestellidae Iredale 1917
Unresolved name

Archaeogastropoda

原始腹足類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見內文

原始腹足目學名Archeogastropoda,亦作Aspidobranchia[1]),又名始腹足目[2]:178古腹足目(Archaeogastropoda)[3]:XI,394双心耳目Diotocardia[4],原為軟體動物門前鳃亚纲的一個,包括笠螺科青螺科马蹄螺科蜑螺科等海洋物種,現時已棄用

原始腹足目生物主要是植物食性,一般有兩個及包括有兩個心房心臟,所以舊稱雙心耳目Diotocardia)。 物種以體外受精方式繁殖,兩性把卵子及精子直接於水裡發放。與其他腹足綱物種相比,本目物種較為原始。

原始腹足目這個分類是基於生物學家约翰尼斯·提艾利(Johannes Thiele)在1925年發表的分類方案。這個方案並不是基於系统发生学,而是基於物種在各群組間的親和性比較。由於近年(1997年2005年)發表的兩個基於支序分類學的新分類方案的發表,引發綱內各成員的重新組合。而原始腹足目亦被確定為並系群,不能成為支序分類學之下的分類單位。

在1997年的分類,原來的原始腹足目物種大多被分到以下各個分類:

原來分類

以下為本分類較早期的成員:

另外,下列各分類元在黃祈雄 (2013)被列為獨立於原始腹足目的分類[5]

參考文獻

  1. ^ Aspidobranchia invertebrate zoology. [2013-08-19] (英语).
  2. ^ 胡忠恆. 三、苗栗縣通霄鎮頭窩及白沙屯通霄層(更新世)軟體動物化石. 臺灣貝類化石誌 (PDF) 第一卷. : 175–316 (中文(繁體)‎).
  3. ^ 3.0 3.1 王鋼. 腹足綱. (编) 贵州地层古生物工作队. 西南地区古生物图册. 贵州分册 (二)石炭纪一第四纪 第一版. 地質出版社. 1978-06 [2017-05-18] (中文(简体)‎).
  4. ^ 4.0 4.1 醉美碳酸钙小组. 关于分类学的. 果壳网. 2014-11-01 [2015-05-15] (中文(简体)‎).
  5. ^ 5.0 5.1 5.2 5.3 黃祈雄. 台灣貝類圖鑑分類系統. [2018-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7) (中文(繁體)‎).
  6. ^ 国际贝库:钥孔透孔螺. 台湾贝类资料库. [2009-08-11].
  7. ^ 原始腹足目 Archaeogastropoda. 《中国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第二十九卷. 2017 [2018-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6).
  8. ^ 国际贝库:南沙笠贝. 台湾贝类资料库. [2009-08-11].
  9. ^ 国际贝库:白无鳃笠螺. 台湾贝类资料库. [2009-08-11].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

原始腹足類: Brief Summary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原始腹足目(學名:Archeogastropoda,亦作Aspidobranchia),又名始腹足目:178、古腹足目(Archaeogastropoda):XI,394或双心耳目(Diotocardia),原為軟體動物門前鳃亚纲的一個,包括笠螺科青螺科马蹄螺科蜑螺科等海洋物種,現時已棄用

原始腹足目生物主要是植物食性,一般有兩個及包括有兩個心房心臟,所以舊稱雙心耳目(Diotocardia)。 物種以體外受精方式繁殖,兩性把卵子及精子直接於水裡發放。與其他腹足綱物種相比,本目物種較為原始。

原始腹足目這個分類是基於生物學家约翰尼斯·提艾利(Johannes Thiele)在1925年發表的分類方案。這個方案並不是基於系统发生学,而是基於物種在各群組間的親和性比較。由於近年(1997年2005年)發表的兩個基於支序分類學的新分類方案的發表,引發綱內各成員的重新組合。而原始腹足目亦被確定為並系群,不能成為支序分類學之下的分類單位。

在1997年的分類,原來的原始腹足目物種大多被分到以下各個分類:

真腹足亚纲 Eogastropoda 笠形腹足目 Patellogastropoda 直腹足亚纲 Orthogastropoda 古腹足总目 Vetigastropoda Salvini-Plawen, 1989 蜑形总目 Neritaemorphi Koken, 1896(包括真珠蜑螺目 Neritopsina Cox & Knight, 1960)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