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尔小草(学名:Ophioglossum vulgatum),为瓶尔小草科瓶尔小草属下的一个植物种。[1]根肥厚肉質,莖短而直立,葉片單葉全緣肉質,有時葉片上同時著生孢子囊枝,地生型的蕨類,可見於台灣低海拔地區,有時公園中空曠的草地上也可見到。整個葉片湯匙狀一片片挺出地面,因此又俗稱為一葉草,是一種治瘡的中藥材,在公園或學校綠油油的草地上偶見有人彎腰採草藥,他們多半就是在尋覓瓶爾小草。[2]
肉質不分枝的根向四面橫走,在先端發生新植物。[4]
莖短而直立淡黃褐色,幾乎埋於土中不露出地表。[5]
葉柄長4~8 cm,葉片卵形或心形長約8 cm,寬約3 cm,葉片網眼中常有游離小脈(included veinlets)或小網眼(smaller areolae)。[6]
孢子囊枝約20 cm長,末端孢子囊著生處長約2~5 cm,[7]孢子囊半埋於孢子囊枝中,形成穗狀的外觀。[8]
瓶爾小草手繪圖[9]
瓶爾小草屬於瓶爾小草科,此科植物植株肉質狀,可生長於相對乾燥處,但因肉質的組織不具厚壁細胞,生長環境的空氣濕度仍不能過低,因此瓶爾小草雖可生長於空曠草地上,但只可適應土壤濕潤的草地,無法存活於土壤相當乾燥之處。[10]
瓶尔小草(学名:Ophioglossum vulgatum),为瓶尔小草科瓶尔小草属下的一个植物种。根肥厚肉質,莖短而直立,葉片單葉全緣肉質,有時葉片上同時著生孢子囊枝,地生型的蕨類,可見於台灣低海拔地區,有時公園中空曠的草地上也可見到。整個葉片湯匙狀一片片挺出地面,因此又俗稱為一葉草,是一種治瘡的中藥材,在公園或學校綠油油的草地上偶見有人彎腰採草藥,他們多半就是在尋覓瓶爾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