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img

高身鏟頜魚 ( chinois )

fourni par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二名法 Onychostoma alticorpus
Oshima, 1920)[2]

高身鏟頜魚學名Onychostoma alticorpus),又名霞鮸鮸仔高身鯝魚高體白甲魚高身白甲魚高體突吻魚,为輻鰭魚綱鯉形目鲤科的其中一,是台灣特有的淡水魚類。本魚頭部短與頭頂凸狀;吻短與錐形;眼小的與廣闊地的眼間隔。沒有棘的背鰭,它的起源較接近吻尖而且與腹鰭的起源向前相對; 臀鰭基底鰭短與它的外緣截形。棲息於水流湍急、水量大、有巨石岩壁的溪流水域。以藻類水生昆蟲為食。

體長20至30公分左右,體長可達50公分。分佈於台灣東部卑南大溪太麻里溪南部高屏溪中游流域。

保育工作的展開

參考出處

  • 沈世傑等人. 臺灣魚類誌.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系. 1993. ISBN 957-9019-44-4.
  • 方力行, 韓僑權 & 陳義雄. 高身鲴魚:台灣溪流中珍貴稀有的原住民.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1995. ISBN 957-0059-33-8.
  • 陳義雄 & 方力行. 台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籌備處. 1999. ISBN 978-6-668-59601-7.
  • 陳義雄 & 張詠青. 台灣淡水魚類原色圖鑑 - 第壹卷 鯉形目. 水產出版社. 2005. ISBN 957-8596-72-3.

相關條目

扩展阅读

 src= 維基物種中有關高體白甲魚的數據

外部連結

物種識別信息
 title=
licence
cc-by-sa-3.0
droit d’auteur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

高身鏟頜魚: Brief Summary ( chinois )

fourni par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高身鏟頜魚(學名:Onychostoma alticorpus),又名霞鮸、鮸仔、高身鯝魚、高體白甲魚、高身白甲魚或高體突吻魚,为輻鰭魚綱鯉形目鲤科的其中一,是台灣特有的淡水魚類。本魚頭部短與頭頂凸狀;吻短與錐形;眼小的與廣闊地的眼間隔。沒有棘的背鰭,它的起源較接近吻尖而且與腹鰭的起源向前相對; 臀鰭基底鰭短與它的外緣截形。棲息於水流湍急、水量大、有巨石岩壁的溪流水域。以藻類水生昆蟲為食。

體長20至30公分左右,體長可達50公分。分佈於台灣東部卑南大溪太麻里溪南部高屏溪中游流域。

licence
cc-by-sa-3.0
droit d’auteur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