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小鴞(學名:Athene cunicularia),鴟鴞科小鴞屬(Athene)的一種,因住在洞穴而得名。主要分布於北美洲及南美洲地區。常見於草原、牧地、農業地區、荒漠,或者低植被的乾燥區域[1]。有別於其他種貓頭鷹僅活動於夜間,穴小鴞於日間依舊能照常活動,亦因此,其狩獵時間自黃昏即已開始。
簡述
眼睛為亮黃色;額嘴依種類不同,為暗黃或灰色。成年後的穴鴞,頭部羽毛毛色轉為棕色,並在翅膀上有著白色的斑點。前胸、腹部的羽毛為白色,並因種類不同,而有著棕色的斑點或條紋。比起其他貓頭鷹來說,穴鴞飛行的能力雖然較為不佳,但其細長的腳卻有利於補捉草叢或水邊的獵物。
雄性穴鴞與雌性穴鴞在外貌上相差無幾,雌性相對於雄性較為碩大,而雄性之翅翼與尾巴則較雌性來的修長。成年雄性穴鴞,因較常在洞外活動,羽毛因被太陽曝曬而變色,相比於雌性穴鴞來的明亮。成年穴鴞僅大於美洲知更鳥(American Robin)些許,身長約25公分,體重約170公克[1]。
分類與系統
於骨學(osteology)和脫氧核糖核酸序列數據中顯示,穴鴞為小鴞屬中的陸生動物(Terrestrial animal)變體。在分類方面形成了為數不少的亞種,但是牠們在外觀上相異不多,並且尚有幾個需進一步研究,方能證實[2]。
多數亞種被發現於安地斯山脈附近與安的列斯群島上,唯獨北方穴鴞(或稱西方穴鴞)與佛羅里達穴鴞(Florida Burrowing Owl)被發現於美國。以下為穴鴞下屬的亞種列表[3]:
-
A. c. cunicularia (Molina, 1782):南方穴鴞(Southern Burrowing Owl),分布於南波利維亞、南巴西和火地群島。
-
A. c. grallaria (Temminck, 1822):巴西穴鴞(Brazilian Burrowing Owl),分布於巴西中部、西部。
-
A. c. hypugaea (Bonaparte, 1825):北方穴鴞(Northern Burrowing Owl),分布於加拿大南方至北美大平原間。
-
A. c. floridana (Ridgway, 1874):佛羅里達穴鴞(Florida Burrowing Owl),分布於佛羅里達與巴哈馬。
-
A. c. guadeloupensis (Ridgway, 1874):瓜德羅普穴鴞(Guadeloupe Burrowing Owl), 分布於瓜羅德普島與瑪莉嘉隆(Marie-Galante),於1890年絕種。
-
A. c. amaura (Lawrence, 1878):安提瓜穴鴞(Antiguan Burrowing Owl),分布於安提瓜島、聖徒基茨希爾和尼維斯島,於1905年絕種。
-
A. c. troglodytes (Wetmore & Swales, 1886):伊斯帕尼奧拉穴鴞(Hispaniolan Burrowing Owl),分布於伊斯帕尼奧拉島、戈納夫島和貝塔島(Beata Island)。
-
A. c. rostrata (C. H. Townsend, 1890):雷維利亞希赫多穴鴞(Revillagigedo Burrowing Owl),分布於雷維利亞希赫多群島和克拉里翁島。
-
A. c. nanodes (Berlepsch & Stolzmann, 1892):西南秘魯穴鴞(Southwest Peruvian Burrowing Owl),分布於秘魯西南部。
-
A. c. brachyptera (Richmond, 1896):瑪格麗塔穴鴞(Margarita Burrowing Owl), 分布於瑪格麗塔島。
-
A. c. tolimae (Stone, 1899):西哥倫比亞穴鴞(West Colombian Burrowing Owl),分布於哥倫比亞。
-
A. c. juninensis (Berlepsch & Stolzmann, 1902):南安地斯山穴鴞(South Andean Burrowing Owl),分布於秘魯中部至阿根廷間。
-
A. c. punensis (Chapman, 1914):普納穴鴞(Puna Burrowing Owl),分布於阿爾蒂普拉諾高原。
-
A. c. arubensis (Cory, 1915):阿魯巴穴鴞(Aruba Burrowing Owl), 分布於阿魯巴。
-
A. c. intermedia (Cory, 1915):西秘魯穴鴞(West Peruvian Burrowing Owl),分布於秘魯西部。
-
A. c. minor (Cory, 1918):蓋亞那穴鴞(Guyanan Burrowing Owl),分布於蓋亞那、羅賴馬州。
-
A. c. carrikeri (Stone, 1922):東哥倫比亞穴鴞(East Colombian Burrowing Owl),分布於哥倫比亞東部。
-
A. c. pichinchae (Boetticher, 1929):西厄瓜多爾穴鴞(West Ecuadorean Burrowing Owl), 分布於厄瓜多爾西部。
-
A. c. boliviana (L. Kelso, 1939):玻利維亞穴鴞(Bolivian Burrowing Owl), 分布於玻利維亞。
-
A. c. apurensis (Gilliard, 1940):委內瑞拉穴鴞(Venezuelan Burrowing Owl),分布於委內瑞拉。
-
A. c. partridgei (Olrog, 1976):科連特斯穴鴞(Corrientes Burrowing Owl), 分布於阿根廷科連特斯省。
-
A. c. guantanamensis (Garrido, 2001):古巴穴鴞(Cuban Burrowing Owl),分布於古巴青年島。
生態
在歐洲殖民美洲之前,穴鴞廣泛的分布於新大陸各個適於其生存之地。但是在歐洲列國的殖民下,生態遭到破壞,於北美洲僅於限定區域生存,如北美大平原、佛羅里達等地區。而在南美洲,其生存範圍,亦隨著森林開伐而不斷減少。
大多數的穴鴞不具遷徙之習性,一年四季皆在其生存地區活動。他們的壽命大約9到10年[4]。天敵包括獾、土狼、蛇和人類(於飛行途中遭行經車輛給撞死)。
食性
在狩獵時,牠們會在棲息處靜靜觀察著,直到獵物出現,再從至高點像獵物猛撲,並抓往空中,使之無法逃離。其獵物組成為無脊椎動物與小型的脊椎動物,分別在其飲食比例上占了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比例。大部分來說,穴鴞通常以大型昆蟲與小型的嚙齒目動物,而像地松鼠此類動物,穴鴞雖然時常接近,但捕食機率不高。
再有鱗目和兩棲動物中,穴鴞尤其偏好蜥虎、青蛙和蟾蜍。通常情況下,穴鴞所獵捕之脊椎動物為脫離群體,落單的個體[5]。而穴鴞最常獵捕的脊椎動物是小型鳥類,如:哀鴿屬[6]。
而在無脊椎動物方面,穴鴞並沒特別的偏好與特定獵食對象。舉凡白蟻、直翅目的螽斯科與沙螽科(Jerusalem cricket)、蟋蟀、金龜子、狼蛛、蠍子、馬陸、步行蟲(Ground beetle)皆為其狩獵之對象[6]。
不同於其他貓頭鷹,穴鴞為雜食動物,除了昆蟲、小型脊椎動物外,亦吃果子、種子,尤其是仙人掌的果實。在克拉里翁島,因缺乏可獵食之小型哺乳動物,穴鴞以蟋蟀、仙人掌果實為哺育幼兒的主食,哀鴿等小型鳥類則為輔[7]。
繁殖
穴鴞的繁殖季節為3月下旬或4月開始,為一夫一妻制,但亦偶有雄性穴鴞有著兩個甚至以上之配偶的情形發生,但僅為少數[1]。他們通常於平原或大草原築建繁殖的棲所,但視情形而定,亦有發生過穴鴞於機場、高爾夫球場、農地等開闊性場地築建棲所的案例發生。
在繁殖季節時,穴鴞會到處收集各式各樣的材料來築建牠們的巢。最常見的材料為糞便,並以牛糞居多。早些時候,使用糞便裝飾此一舉動多半被認為是掩蓋氣味,使天敵未能發現他們之巢穴。然實驗顯示,此舉並未任何幫助於此,並進而發現,此一功能類似於捕鼠器,吸引獵物前來,進而方便於自家門前狩獵,便於哺育幼兒[8]。
生產期大概1至2天,直至一窩蛋全部產完,每次生產會產下4-12顆蛋(通常為9顆)。生產完接下來是3-4個星期的孵化期,此一時間由雄性穴鴞負責在外狩獵。小穴鴞誕生後須歷經4個星期方能進行短程飛行與離開巢穴,此段時間則由父母輪流照顧、餵養。通常到最後能安然離開巢穴的僅4-5隻。
保育現狀
在IUCN的評鑑下歸屬為無危物種[9],然而在加拿大,穴鴞屬瀕危物種[10] 。在科羅拉多其數量亦不斷減少中。牠們普遍分布在新熱帶界國家的開放區域中,在城市裡,像是公園、停車場等地都可見到其身影與居住過的痕跡。而生存於附近亞馬遜雨林的穴鴞因為森林被人類不斷的砍伐下,棲息地與以往相比,逐漸縮小。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地區,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中的制約所保護著。
在北美洲,對於草原犬鼠的控管,致使穴鴞棲所因而減少。於此,穴鴞開始遷往城市,與人類共生,造成上述於高爾夫球場、機場等開闊地區發現其巢穴的狀況發生,也因此造成人為過失致死的情況也提升,數量旋即減少[11][12]。
流行文化
小說、電影
體育
為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下屬之球隊佛羅里達大西洋貓頭鷹隊(Florida Atlantic Owls)的吉祥物[13]。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Lewis (2005)
-
^ Holt et al. (1999)
-
^ Korfanta et al. (2005)
-
^ OwlPages.com (2005)
-
^ . Fig. 1 in Motta-Junior (2006) is misleading: it shows the average weight of both vertebrate and invertebrate components. Compare Tyto alba, which feeds almost exclusively on the same sort of rodents and other small vertebrates (but not invertebrates) as A. cunicularia.
-
^ 6.0 6.1 Motta-Junior (2006)
-
^ Brattstrom & Howell (1956)
-
^ Levey et al. (2004)
-
^ BLI (2006)
-
^ Environment Canada (2006)
-
^ Nordstom, Noelle. Priority Habitat and Species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Volume IV: Birds: Burrowing Owl (PDF). Washington Department of Fish & Wildlife. [April 3, 2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年4月7日).
-
^ Artificial Burrows. Burrowing Owl Preservation Society. [April 3,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1月30日).
-
^ FAU Traditions. 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Athletics Department. [2011-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