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img
Aralidium pinnatifidum (Jungh. & de Vriese) Miq. resmi
Life » » Archaeplastida » » Angiosperms » » Torricelliaceae »

Aralidium pinnatifidum (Jungh. & de Vriese) Miq.

假茱萸 ( Çince )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tarafından sağlandı
二名法 Aralidium pinnatifidum
(Jungh. & de Vriese) Miq.

假茱萸学名Aralidium pinnatifidum),又名沟子树,自成一个单型,属于鞘柄木科,分布在东南亚泰国文莱的广大地区。

本科植物为常绿小乔木,最高可达15-17;单互生;果实蒴果种子有4—5条沟。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山茱萸科,放在山茱萸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假茱萸科(Aralidiaceae Philipson & B.C.Stone, 1980),放在伞形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但2006年12月19日又一次修改,将其合并到鞘柄木科中。


外部链接

 src= 维基物种中的分类信息:假茱萸  src=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假茱萸
 title=
lisans
cc-by-sa-3.0
telif hakkı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

假茱萸: Brief Summary ( Çince )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tarafından sağlandı

假茱萸(学名:Aralidium pinnatifidum),又名沟子树,自成一个单型,属于鞘柄木科,分布在东南亚泰国文莱的广大地区。

本科植物为常绿小乔木,最高可达15-17;单互生;果实蒴果种子有4—5条沟。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山茱萸科,放在山茱萸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假茱萸科(Aralidiaceae Philipson & B.C.Stone, 1980),放在伞形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但2006年12月19日又一次修改,将其合并到鞘柄木科中。


lisans
cc-by-sa-3.0
telif hakkı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