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img
Image of Cratena Bergh 1864

Opisthobranchia Milne-Edwards 1848

後鰓類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後鰓類生物(學名:Opisthobranchs/ˈpɪsθəbræŋks/)原是異鰓類支序的一個大型及多樣的腹足綱軟體動物群組,但現時已不再使用。本分類原來是一個亞綱級的分類元,但由於還包括在陸地生活的有肺類物種(如:蝸牛蛞蝓),不是一個單系群,所以從Bouchet et al. (2005)開始被棄用[2]

真後鰓類(Euopisthobranchia)是一個嘗試對這個分類修訂的單系群,但踢走了一些傳統上一直歸入後鰓類的分類元,如:囊舌類(Sacoglossa)及Acochlidiacea[3]。原來後鰓類及有肺類的所有物種,現時都已包括在異鰓類(Heterobranchia)這個新的分類元裡[4]。這個分類元本來也是亞綱級的,現時已成為不分級分類支序。

這個分類包括有較為特化與分化的海螺蛞蝓(海棲腹足綱軟體動物)成員的分類,在異鰓總目中。後鰓目生物包括很多科有外殼的泡狀蝸牛,及

後鰓類生物包括諸如泡螺之類的頭楯類(Cephalaspidea)物種、囊舌類(Sacoglossa)物種、海兔之類的無楯類(Anaspidea)、海棲的海天使(英語:sea angels)及海蝶(英語:sea butterflies),以及含有多科的裸鰓類(Nudibranchia)物種[2]。2011年,一份新的出版正式確定後鰓目跟有肺目並非單系群分類,需要重新分類,正式宣佈了這個分類的死亡[5]

早在石炭纪就已經有後鰓類生物出現[6]。 

定義

後鰓目生物的特徵為有兩對觸手及一個在心臟的右邊(此分類的英文名稱由希臘文opisthen引申出來,後面 + brankhia,意義為鰓)

命名歷史

早在1848年,Alphonse Milne-Edwards就已經將一批由海蛞蝓組成的目級分類單元命名為「後鰓目」。中國軟體動物學研究的奠基者張璽在法國里昂大學取得碩士學位之後,就是從事後鰓類軟體動物的研究[7]。到了1931年,約翰尼斯·提艾利(Johannes Thiele)將後鰓目提升至亞綱級,成為了腹足綱的三個子分類之一(另外兩個子分類為前鰓類有肺類)。

分類

後鰓目生物曾經為直腹足亞綱之下的一個嚴謹分類目。近期在分子種系發生學的研究顯示出後鰓目生物的複系群(polyphyly)特性。一個在2004年出版,新的種系發生學研究[8]提出後鰓目七個主要世系的新定義。

本分類最常用的分類可分為下列九個小組:

外表

外殼

後鰓目生物主要為海棲軟體動物,擁有一個已縮小或不存在的外殼殼口沒有口蓋英语Operculum

頭部

後鰓目生物的外套膜(mantle)與頭部的分界並不明顯。其近口的觸手用作導向。觸手的後方有鼻通氣管(rhinophore),通常為一個複雜的嗅覺器官。

身體

後鰓目生物的身體經歷矯正扭轉,進化的以180°逆轉其最接近的祖先的扭轉(Torsion)。

足部

足部的中央為腳底,用作移動。足部的側面進化成疣足(parapodia),為翼狀肉質的發展物。 在部分亞目如有殼翼足亞目(Thecosomata)及裸體翼足目(Gymnosomata)等,她們的疣足會用作游泳。

顏色

很多後鰓目生物都有鮮艷的顏色及刺般的細胞,用意為告知獵食者去避免以她們為食物。

圖片

參考文獻

  1. ^ Jensen, K. R. Evolution of the Sacoglossa (Mollusca, Opisthobranchia) and the ecological associations with their food plants. Evolutionary Ecology. 1997, 11 (3): 301–335. doi:10.1023/A:1018468420368.
  2. ^ 2.0 2.1 Frýda, J.; Hausdorf, B.; Ponder, W.; Valdés, Á.; Warén, A. Bouchet P.; Rocroi J.-P., 编. 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or of gastropod families. Malacolog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lacology (Hackenheim, Germany / Ann Arbor, USA: ConchBooks). 2005, 47 (1-2): 397 pp. ISBN 3-925919-72-4. ISSN 0076-2997.
  3. ^ 3.0 3.1 Jörger, Katharina M; Stöger, Isabella; Kano, Yasunori; Fukuda, Hiroshi; Knebelsberger, Thomas; Schrödl, Michael. On the origin of Acochlidia and other enigmatic euthyneuran gastropods,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systematics of Heterobranchia.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2010, 10: 323. PMC 3087543. PMID 20973994. doi:10.1186/1471-2148-10-323 (英语).
  4. ^ Haszprunar, G. The Heterobranchia - a new concept of the phylogeny of the higher Gastropoda. Z. f. zool. Systematik u. Evolutionforschung. 1985, Bd. 23 (H. 1): 15–37 (英语).
  5. ^ Schrödl, M; Jörger, KM; Klussmann-Kolb, A; Wilson, NG. Bye Bye “Opisthobranchia”! A Review on the Contribution of Mesopsammic Sea Slugs to Euthyneuran Systematics (PDF). Thalassas: 101–112 (英语).
  6. ^ Pek, I.; Vašíček, Z.; Roček, Z.; Hajn., V.; Mikuláš, R. Základy zoopaleontologie. Olomouc. 1996: 264 pp. ISBN 80-7067-599-3 (捷克语).
  7. ^ 齐钟彦. 纪念张玺教授诞辰100周年(1897-1997). 海洋与湖沼. 1998-01-16, 29 (3): 229–231 [2018-02-23] (中文(简体)‎). 引文格式1维护:日期与年 (link)
  8. ^ Cristina Grandea, Josè Templadoa, J. Lucas Cerverab and Rafael Zardoya.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Opisthobranchia (Mollusca: Gastropoda) based on mitochondrial cox 1, trnV, and rrnL genes.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04, 33 (2): 378-388.
  9.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WoRMS_154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

後鰓類: Brief Summary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後鰓類生物(學名:Opisthobranchs; /oʊˈpɪsθəbræŋks/)原是異鰓類支序的一個大型及多樣的腹足綱軟體動物群組,但現時已不再使用。本分類原來是一個亞綱級的分類元,但由於還包括在陸地生活的有肺類物種(如:蝸牛蛞蝓),不是一個單系群,所以從Bouchet et al. (2005)開始被棄用。

真後鰓類(Euopisthobranchia)是一個嘗試對這個分類修訂的單系群,但踢走了一些傳統上一直歸入後鰓類的分類元,如:囊舌類(Sacoglossa)及Acochlidiacea。原來後鰓類及有肺類的所有物種,現時都已包括在異鰓類(Heterobranchia)這個新的分類元裡。這個分類元本來也是亞綱級的,現時已成為不分級分類支序。

這個分類包括有較為特化與分化的海螺蛞蝓(海棲腹足綱軟體動物)成員的分類,在異鰓總目中。後鰓目生物包括很多科有外殼的泡狀蝸牛,及

後鰓類生物包括諸如泡螺之類的頭楯類(Cephalaspidea)物種、囊舌類(Sacoglossa)物種、海兔之類的無楯類(Anaspidea)、海棲的海天使(英語:sea angels)及海蝶(英語:sea butterflies),以及含有多科的裸鰓類(Nudibranchia)物種。2011年,一份新的出版正式確定後鰓目跟有肺目並非單系群分類,需要重新分類,正式宣佈了這個分類的死亡。

早在石炭纪就已經有後鰓類生物出現。 

 src= Bullina lineata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