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
(
anglais
)
fourni par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海域:由紅海與東非到社會群島,北至台灣,南至澳洲的昆士蘭省。
利用
(
anglais
)
fourni par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
除學術研究外,經濟價值不大。
描述
(
anglais
)
fourni par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
體中長,稍低矮,側扁,長橢圓形。頭大,略側扁。眼較大,上側位,眼球高達頭背緣;口中大,端位,斜裂,上下頷等長,上頷骨延伸至眼眶後緣下方。上下頷、鋤骨及腭骨具細齒,鋤骨齒群左右相連呈人字狀。鼻棘1個,尖銳,位於前鼻孔內側。淚骨中大,外側無稜與棘,下緣中葉與後葉各具1棘。眼眶下具第一至第四眶下骨,無第五眶下骨;第一眶下骨狹長,下稜具1棘,第二眶下骨上稜具2棘,第四眶下骨微小且游離。前鰓蓋骨5棘;鰓蓋骨具2叉向稜,後端各具1棘。下鰓蓋骨及間鰓蓋骨無棘。顱骨棘與稜尖銳。側篩骨光滑,具1眼前棘。額骨光滑,眶上稜高凸,具眼上棘與眼後棘各1個。鼓棘1棘。頂骨光滑,頂棘及頸棘各1個。眼後至側線前端具蝶耳棘2個、翼耳棘1個、後顳顬棘具3棘,上方前後各1個,下方具1棘,肩胛棘1個;胸鰭基部上方具1脈棘。吻背部具橫凹,眼間隔凹入,額稜間具深溝,後方無頂枕窩。前鼻孔後緣具羽狀皮瓣。除了眼後棘、鼓棘及頸棘無皮瓣外,頭部各骨棘大多具皮瓣,體側及側線前半部具數個羽狀皮瓣。鱗中大,櫛鱗;各鰭部無鱗。側線上側位,斜直,末端延伸至尾鰭基部。背鰭起始於鰓蓋骨上棘前上方,硬棘與鰭條有鰭膜相連,硬棘部的基底長於軟條部的基底,第四-5硬棘最長,具硬棘
XII,軟條
9;臀鰭起始於背鰭軟條部前端下方,鰭長度較背鰭軟條短,鰭條延伸稍超過背鰭基部,具硬棘
III,軟條5;胸鰭寬大,下側位,無鰭條分離,延伸至肛門,軟條15-17,具2不分枝,5-7分枝,8-10不分枝鰭條;腹鰭胸位,具硬棘
I,軟條5;尾鰭圓形。體褐黃色,體側與各鰭部具不規則雲狀斑紋。以前所記載之貝諾鱗頭鮋/Sebastapistes
bynoensis/為本種之誤鑑。(李承運、林沛立2012/11編寫)
棲地
(
anglais
)
fourni par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
本種棲息於潟湖及珊瑚平台,沙地與珊瑚碎石粒混和地形。具偽裝能力,時常隱藏身體而不容易被發現,藉以守株待兔般快速捕捉過往之小魚與甲殼動物為食,夜行性。背鰭鰭棘下具毒腺,是海中危險生物。